改革開放30多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各種社會思潮爭先涌動的全新時代。學者馬立誠認為,除了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鄧小平理論這一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外,影響較大的思潮還有: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義思潮等。
“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中國目前正處于新舊迅捷更迭、內外快速接軌的社會轉型期,這些思潮正是應時代需求而生。它們基于不同的理論資源,從不同人群的關切點出發(fā),對中國的改革進程、社會問題的解決等提出了觀點迥異乃至針鋒相對的判斷。
思想界的百家爭鳴,各類思潮之間的理性交鋒與碰撞,無疑有利于問題的發(fā)現和解決,從而推動國家的進步和成長。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各類思潮并非盡善盡美,均有其視野盲區(qū)和理論缺陷,這就需要充分發(fā)揮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它們的統(tǒng)合功能。
對于中國來說,以務實的求真精神、活學活用的態(tài)度,配合以中庸的傳統(tǒng)智慧,將各派思想之精華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旗下,進而實現在多元基礎上的政治社會文化整合,是當前急迫的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