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fā)展研究所、院黨委宣傳部(院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舉行《上海市中小學生成績變化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發(fā)布會,這也是上海社會科學院2019年第四季度成果系列發(fā)布的首場活動。課題組負責人、城市與人口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周海旺介紹了調查報告基本內容。會議由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院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副主任王健主持。人民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青年報、勞動報、社會科學報、澎湃新聞等媒體參加了發(fā)布會。
發(fā)布會對2012年和2017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人口所開展的兩次上海中小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結果進行了披露。通過對2017年和2012年調查數據的對比分析,課題組得出了一些很有價值和意義的結果:
1.上海的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取得階段性成效,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成績的戶籍差異縮小。雖然本地生成績依然超過外地生,但各科平均成績的差距減少,尤其物理、化學兩科,下降10分左右。二是學生成績的性別差距縮小。女生成績依然比男生成績好,但大部分各科平均成績的差距都有所下降。三是中心城區(qū)與遠郊區(qū)學生的平均成績差距顯著縮小,郊區(qū)一些學校正在迎頭趕上。
2.在家學習時間略有增長,家庭作業(yè)負擔較重。與2011年相比,2016年中小學生在家學習時間延長了將近20分鐘,尤其是三年級學生在家學習時間上升了1小時。
3.在家學習時間與各科平均成績的關系之間并不是正相關,而是呈“倒U型”,2-2.5小時的成績最好。兩次調查的情況相似,即學習成績先隨著學習時長的延長而上升,達到一定時間后會下降,說明過長的學習時間并不能帶來更好的成績,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在家學習時間。在家學習時長對數學和英語兩科的影響較大,對語文影響相對較小。
4.參加課外學習培訓的學生整體占比較低,2017年調查中語文、英語、數學三科參加課外學習培訓的學生占比都不到13%。數學最多,英語次之,語文最少。參加補習的學生成績比未參加的略好一些,參加補習對高年級學生成績提升幅度較大;補習對數學和英語成績的提升效果好,對語文成績的影響較弱。
5.家長在課外培訓上投入力度較大,參加培訓并有費用支出的平均一年投入1萬元,初中階段的資金投入超過小學一倍,中心城區(qū)的資金投入遠超郊區(qū)。家長不必盲目追求對課外學習培訓的資金投入,應該減少因“攀比性”投入而花 “冤枉錢”,應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學科差異選擇投入適當的資金。
6、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成績越好。兩次調查的結論一致,特別是母親學歷水平與孩子成績相關性更高。要想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父母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